导读
绝大多数的大人都在无声无息中忘记了我们的青春期是如何过来的。这么糟糕的情绪记忆,无人会想保留。
所以,作为爸爸妈妈可以重温一下我们的青春期回忆。
01
无数的平时小插曲
今天,有一个读中学的女生跟我说了她的历程。
洗衣服的时候,她不慎把洗衣液洒了一地,她有的慌乱地喊来母亲帮忙处置。母亲过来,指责她做事毛躁不认真。
她又羞又恼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母亲一个人打扫了一地的洗衣液,过了一会叫吃饭的时候她也不理,进来她房间里再叫的时候,她气鼓鼓地对母亲发脾气说不吃饭了。
后来,母亲跟她道了歉,但女生内心里仍然不认可母亲的态度,由于她感觉母亲并不理解自己,也不该责备她。
(事情并没恶化到非常紧急的程度,由于青春期的母女矛盾问题已经旷日持久。)
这是青春期孩子跟爸爸妈妈之间容易见到的平时小插曲,是非常小的事情。然而如此的小事背后,却有不少暗流涌动。
毫不夸张地说,类似的事情积累多了,可能在某一时刻就会爆发成为亲子之间真的的大冲突。
所以我想,大家做父母可能可以从小事情上深入知道和深思,防止一些大家不想看到的极端后果发生。
02
为何会冲着爸爸妈妈发火?
我跟女生复盘了事情的整个过程。
看到洒了一地的洗衣液,女生本能地感觉自己做错了事情。出于一个孩子的自我认知,她感觉自己没办法一个人处置,于是她发出信号,让母亲来帮忙处置。
母亲来了,指责了她:如何做事那样不小心。母亲的指责里,其实有一些对于她的预期:这么大了,应该要做事稳重一些。
在这时,女生非常快认可了母亲,她对于把事情搞砸的自己是失望和恼火的。
然而母亲的指责,却让她直面了我们的无能和失败,于是她把愤怒转而指向母亲,借此降低一些对我们的无能的失望——假如不是母亲的指责,可能她不必直面自己这样糟糕和无能的近况。
最后她怒气冲冲地离开现场,没承担清理现场的责任。
然而母亲道歉将来,这件事情仍然没结束,她感觉并没被母亲理解,心里有不少委屈。
听完她的讲述,我看到的是:这个女生想要母亲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地尊重自己,又期望自己可以像一个孩子一样不需要承担后果,不需要整理残局就离开现场。
通俗一点说的话,就是要把孩子和成年人有哪些好处都占尽,但责任和义务一点都不想承担,这就是俗话说的,甘蔗还要两头甜。
如此的幻想当然是不可能成立的,即使是母亲也没办法满足她如此的需要。
于是当我把这个场景呈现给她,告诉她,没其他人能满足她如此的需要。
现实层面上,要么就做大人,获得尊重,并一个人承担我们的责任,自己处置现场;要么做孩子,由大人来整理残局,但同时也势必会被大人用对待孩子的方法来对待。
她心头涌上来一种强烈的情绪,流泪了很长时间。
经过我的反复提示和询问,终于大体上形容出来,那是一种强烈的挫败感,那也是她对母亲发脾气的根本缘由:挫败感是什么原因看到自己仍然还是像个孩子子一样,并没像自己以前想象中一样独立,这个认知让她沮丧又愤怒。
而对母亲愤怒是什么原因,她原本并不想看到那所有,也不想面对我们的挫折感,然而母亲的指责让她不能不直面这个残酷的事实,于是对她母亲的愤怒简直要冲出天际。
03
孤独而沉默的战场
可能,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反反复复要历程的挫败感,与需要反复训练的技能:身体的发育让他们接近成年人的状况了,但内心处置问题的能力仍然没彻底提高至成年人水平。
于是,期望自己是一个成年人,和还不可以真的成为成年人的这对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存在于青春期孩子的日常,并不断地制造挫败感,困扰着他们,让他们持续陷入各种负面情绪中。
当他们把事情搞砸了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挫败感已经把他们折磨得要疯了。
假如在这时,爸爸妈妈还来指出来他们的问题,他们非常自然地就会把这种对于我们的失望,转变为对爸爸妈妈的愤怒。
这么糟糕的情绪记忆,无人会想保留。所以绝大多数的大人都在无声无息中忘记了我们的青春期是如何过来的。
于是大大家遇见如此的情形,常常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们的孩子:明明做错了事还不可以说,莫名其妙又不开心了,或者一言不合就摔门而去。
近期这期间,在一对一咨询的漫长讲述中,我才慢慢地回忆起来我一个人中学时候的一些历程,从那些回忆中,与我目前面对的青春期孩子的谈话中,我渐渐理解了我们的青春期,然后理解了我接触到的这类青春期孩子对自己还不拥有独立能力的沮丧。
所以我一直在想,大家做为成年人,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有一些容易见到的错误模式:当孩子求助于我们的时候,爸爸妈妈条件反射就把自己置于强者的地方,而求助的孩子显然是弱者。
爸爸妈妈这种居高临下的相对地方,在孩子发出求助的那一瞬间已经形成。
假如爸爸妈妈没刻意地练习自己,是很难跳出这个怪圈的:既期望青春期孩子早日长大成人,又条件反射地把这个青春期孩子当成弱者来指责或者保护。
所以,作为爸爸妈妈可以重温一下我们的青春期回忆,或者认识一下青春期的定义。
心理学上,青春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一个过渡期,青少年从倚赖于爸爸妈妈生活的儿童状况,变成一个真的的可以独立生活的成年人。
这是一个举步维艰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持续6-8年。
在现代社会,还有提前与延后的趋势——也就是说,青春期的持续时间愈加长——这是科技进步致使的结果,社会的信息总量和独立生活所需要学习的常识,比起一百年前增加太多了,于是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筹备。
这个过程这样漫长、艰难,而且无人可替代,甚至由于每个家庭状况不同,因而鲜少有引导。
每个青少年都不能不一个人学习成为一个成年人的常识和方法,反复地在各自的现实日常训练,并在不断地挫败中前行,直至最后学会那些方法,走入成年人的世界。
这是一个没硝烟的战场,也是一个孤独的世界;
敌人是他们自己,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儿童期的自己——青少年们需要战胜儿童期的自己,也就是在象征意义上战胜我们的爸爸妈妈,打造起全新的成年状况的自我,才算是走完这个旅程。
青春期孩子做错了事情还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其实是恼羞成怒,不可以同意那个第无数次失败的童年状况的自己。
04
大家可以为他们干什么?
那样做爸爸妈妈的在这种情形下应该怎么样处置才会愈加适合?
我的答案是:
既然是一个马上成年的大孩子,那就把Ta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尊重,并让Ta承担责任;不评价,耐心地给出时间和机会,让Ta们自己去训练。
譬如,面对这个女生洒了洗衣液的事情,母亲可以如此处置:告诉女儿可以用什么工具,如何处置,然后让女儿一个人面对;或者假如评估状况紧急,孩子没办法自己一个人处置,那就携带孩子一块处置现场。
在这个过程中,切忌指责、评价,那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加挫败感,是不适合的。
也不可以让孩子走开,大人单独代劳,那样会废掉孩子的自我功能,让Ta不会承担责任的义务,也是不适合的。
明确的指令,给孩子办法,可以帮助孩子打造处置问题的能力;不指责,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等孩子更大一些,让他们自己想方法处置事情,面对挫败感,可以更进一步的练习他们处置事情的能力。
经过数年的训练,青春期孩子终究可以与挫败感和平共处,掌握处置事情的能力,并独立承担责任,渐渐走向成年。
友情提醒:城市的孩子10岁左右,四年级进入青春期,是非常常见的状况。